五月的北京通州大运河畔,鼓声震天,百舸争流。在 2025 年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的赛场上,一位来自新疆的年轻划手格外引人注目 ——22 岁的维吾尔族小伙阿地力・买买提,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队的一员,首次踏上首都龙舟赛场,用有力的划桨动作诠释着 “一条船,一条心” 的中华传统精神。
阿地力来自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于田县,家乡的克里雅河曾见证过他少年时代在独木舟上的飞驰。“小时候在河里划木头船,总觉得这是我们新疆人的‘水上牧场’。” 他笑着回忆。2024 年,当家乡组建首支农牧民龙舟队并赴湖南参加全国联赛时,阿地力毫不犹豫地加入。此次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征北京,他随身携带了家乡的胡杨木桨:“这把桨陪着我在沙漠边的湖里训练了 300 多个日夜,现在要让它在京杭大运河上划出新疆的风采。”
初到北京的阿地力,被北方龙舟的规模震撼:“我们家乡的龙舟是 12 人制,而这里的 22 人龙舟像一条巨龙,需要更紧密的配合。” 在训练中,他发现北京队的桨频控制更注重节奏感,而新疆队员爆发力更强。“教练让我们互相学习,比如我教汉族队友用维吾尔族的‘嘿哟’号子调整呼吸,他们教我用北方鼓点的‘咚锵’节奏控制桨速。” 这种文化碰撞让阿地力深刻理解了龙舟运动的包容性。
5 月 31 日决赛当天,阿地力所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队与来自广东、河北的强队同场竞技。当龙舟划过东关大桥时,他清晰地听到岸边观众用普通话和维吾尔语交替喊出的 “加油” 声。“那一刻,我感觉整个大运河都在为我们鼓劲。” 尽管最终未能站上领奖台,但阿地力和队友们的表现赢得了掌声 —— 他们全程保持着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,将西北汉子的豪迈与江南水乡的灵动完美融合。
赛后,阿地力在接受采访时展示了手臂上的晒痕:“这是龙舟给我的勋章。” 他透露,此次参赛不仅是为了竞技,更希望通过龙舟连接起新疆与内地的文化纽带。“就像我们的胡杨林根系相连,龙舟让不同民族的心紧紧凝聚。” 他的话与舞剧《龙・舟》主演依力凡・吾买尔的感悟不谋而合 —— 龙舟运动的魅力,正在于 “所有人合为一个人去使劲儿” 的团结精神。
如今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官方网站,阿地力的家乡于田县正在筹备下一届沙漠龙舟赛。“我要把在北京学到的技术带回去,让更多新疆小伙感受龙舟的力量。” 他说,“下次比赛,我们要在沙漠湖面上划出‘一带一路’的壮美弧线。”
(本文部分素材参考自北京体育局赛事报道及新疆文旅动态)